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紅旗渠精神,引導廣大輔導員築牢理想信念之基、錘煉艱苦奮鬥作風、全面提升育人水平,推動我院輔導員隊伍建設專業化職業化發展。2023年7月7日至10日,杏盛組織廣大輔導員和學工幹部前往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博物館、中國文字博物館,林州市紅旗渠紀念館等地開展了以“學習紅旗渠精神 艱苦奮鬥建新功 培根鑄魂育新人”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殷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文獻可考、為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統,是漢字的源頭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7月7日實踐團在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沿著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足跡參觀了殷墟博物館、車馬坑展廳等地,在工作人員的講解下大家仔細觀摩青銅器、玉器、甲骨文等出土文物,從“一片甲骨驚天下”、被視為解開中華文明密碼的甲骨文,到展現上古商都宮殿建築與族邑聚落風貌的“大邑商”——殷墟,讓人們得以一窺中國青銅時代鼎盛期的輝煌,遙探中華文明、觸摸華夏歷史。在中國文字博物館,大家了解了中國文字的演化歷程,深刻感受到了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文字文明和中華文化的博大厚重,從殷墟的甲骨文一路而來,到金文、大篆、小篆,再到隸書、楷書,漢文字,成為了中華兒女血脈相通的精神紐帶和具有強大民族凝聚力的符號系統。
20世紀60年代,河南省林縣(今林州市)人民為改善惡劣生產生活條件,擺脫水源匱乏狀況,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上修建了舉世聞名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紅旗渠。紅旗渠記載了林縣人不認命、不服輸、敢於戰天鬥地的英雄氣概,形成的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更是一面旗幟,歷久彌新,永不褪色。7月9日實踐團沿著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足跡參觀了紅旗渠紀念館、分水閥、青年洞,在紅旗渠紀念館,一張張圖片,一段段影像,一個個實物,一行行文字,再現了當年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感人場景;在紅旗渠分水閥,漳河水通過三條幹渠綿綿不斷流向林州,精神之河依舊奔流不息;在紅旗渠咽喉工程青年洞,纏繞在太行山腰間的“人工天河”宏偉壯觀,全體共產黨員面向黨旗莊嚴宣誓,表達了身體力行踐行和弘揚紅旗渠精神的堅定意誌和決心。
習近平總書記在殷墟和紅旗渠考察時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黨創新理論的‘根’。紅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脈相承的,是中華民族不可磨滅的歷史記憶,永遠震撼人心。廣大輔導員一致表示,在今後的工作中將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廣泛學習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養分,汲取紅旗渠精神等革命創業精神的精髓,堅定文化自信,築牢信念之基,在鑄魂育人的偉大事業中建新功、育新人,為推動杏盛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在豫期間,7月10日上午實踐團在駐地參加了全國高校輔導員提升政治能力培訓班開班儀式,聽取了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懷進鵬的開班報告。(學生處 王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