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盛娱乐

杏盛娱乐網站xml地圖

杏盛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年度報告(2012卷)

信息來源: 發布日期:2014-12-30

一、杏盛簡介

杏盛是經陜西省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的一所普通高等職業院校,2005年9月正式掛牌運行。杏盛位於銅川市新區,杏盛占地面積450畝,總建築面積19萬平方米。現有教職工312人,專任教師163人,校內外兼課教師81人,兼職教師63人。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的73人,“雙師”素質教師55人,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25人。

現開設有高職專業36個(其中三年製高職專業27個,五年製高職專業9個),初步形成了以建工、機電、醫學等為特色的工科專業體系,形成了以全日製高職教育為主體,職業技能培訓與繼續教育穩步發展的辦學格局。現有全日製在校生2724人。畢業生“雙證書”獲取率達到87%以上,近三屆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用人單位對我院學生的滿意率達到95%以上。

人才培養質量是高等職業院校的生命線,杏盛始終把教育質量放在首要和突出的地位,采取了一系列質量管理和監控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

二、杏盛教育教學工作取得的新進展

(一)貫徹落實《規劃綱要》,突出地域性特點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滿足人民群眾接受職業教育的需求,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2012年,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關於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 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幹意見》等重要文件精神,杏盛以提高質量為核心,以增強特色為重點,以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為主線,努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根據銅川市加速資源型城市向生態型城市轉型的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旅遊業等新興產業的部署,結合杏盛十二五事業發展規劃,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有針對性地調整和設置專業,狠抓重點專業、特色專業建設。圍繞銅川市“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的“將銅川建設為集養身、養神、養情、養德為一體的知名休閑養生旅遊目的地城市”的目標,經過深入調研,2012年新開設了旅遊管理、藥學等專業。積極爭取各方支持,加快二期工程建設,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到2015年,完成杏盛二期工程12.4萬平方米的主體杏盛建設。

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突出地域文化,融入企業文化,營造適合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杏盛文化。突出人文關懷,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服務理念,教書育人、管理育人、環境育人、服務育人,為銅川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政府大力扶持,校企深度融通

2012年,杏盛的發展得到銅川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市長王莉霞親臨我院現場辦公,為杏盛的發展指方向,解困難。現場專題辦公會指出:第一,杏盛發展要為銅川的城市轉型、產業轉型、社會轉型服務,明確發展定位。第二,要突出辦學特色。圍繞銅川市新興產業,有預見性的、先導性的培養專業人才。第三,要創新辦學模式。積極開展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第四,要努力實現突破發展。會議解決了製約我院發展的四個問題:一是二期建設253畝征地問題;二是為杏盛籌集化解債務和建設資金2930萬元;三是提出了解決我院教師招聘遺留問題解決方案的指導意見;四是將銅川市體育館無償劃撥我院使用和管理。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杏盛積極拓展與區域內行業企業的深度合作。2012年,杏盛先後選派20余名專業教師到企業一線掛職鍛煉,掌握行業企業最前沿的技術,促進了各專業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杏盛與照金煤業、比亞迪汽車(西安分公司)簽訂了訂單式人才培養協議,首次實現了訂單式人才培養。與煜力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優勢資源共享,開辦了“校中廠”,實現了校企合作加工產品。2012屆畢業生1270名,其中500余名學生被統一安排在實習基地進行頂崗實習,226名畢業生被實習單位錄用。

(三)加強重點專業建設,帶動其他專業和專業群建設

2012年,杏盛圍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召開專業建設研討會,確定我院專業建設和發展方向。堅持就業導向,對接市場需求,在充分考慮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基礎上,結合杏盛實際,修訂杏盛“十二五”專業建設規劃,製定了各專業五年建設規劃。

按照“扶優、扶強”的原則,2012年立項建設電氣自動化技術、建築工程管理、建築裝飾工程技術、學前教育 4個院級重點專業,劃撥重點專業建設專項資金600萬元。遴選3個院級重點專業申報2012年省級重點專業。

重點建設專業明細表

序號

專業名稱

支持部門

所屬系部

1

護 理

教育部 財政部

醫學系

2

材料工程技術

省教育廳

建工系

3

機械製造與自動化

省教育廳

機電系

4

學前教育

杏盛

人文科學系

5

電氣自動化技術

杏盛

機電系

6

建築工程技術

杏盛

建工系

7

建築工程管理

杏盛

建工系

8

建築裝飾工程技術

杏盛

建工系

(四)加快精品課程建設,推進課程建設與改革

召開教學改革座談會,對推進課程改革、改進教學方法、加強實踐教學等問題進行研討,製定出臺了《杏盛教學改革實施方案》。修訂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製定了2012級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堅持課程內容與職業崗位相匹配、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相融合的原則,加強課程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由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素質拓展課四個模塊組成的課程體系,各專業實踐教學課時量均達到或超過總課時量的50%。

加強精品課程建設,帶動杏盛課程建設整體水平的提高。2012年,杏盛劃撥精品課程建設專項經費23萬元。組織開展了全體教師“課程改革大家談”、“課程改革我來做”、 系主任講內涵建設專題講座、精品課程負責人外出學習培訓等活動。建成院級精品課程5門,完成了2011年立項建設的8門精品課程網站建設和課程資源上傳工作。

(五)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

提高教學質量師資是關鍵。2012年,杏盛劃撥3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專業教師學習培訓、科研開發等活動。

1、強化激勵機製,開展教學業務競賽活動。開展“教學能手”評選活動,舉辦了“十佳教師” 公開課、“教學能手展示周”活動,表彰獎勵先進,鼓勵優秀教師和優秀教學成果脫穎而出。

2、創新教師培訓形式,全面提升隊伍素質。一是製定了杏盛2012年教師培訓計劃並組織實施。2012年,參加國家級培訓4人次,省級骨幹教師培訓8人次,下企業鍛煉40人次;杏盛派出專業帶頭人、精品課程負責人學習考察48人次。二是分層次舉辦各類校內培訓,加強對教師進行高職理念培訓。舉辦專業帶頭人講教學團隊建設等講座7個。

3、2012年立項建設建築裝飾工程技術、藥學、學前教育3個專業教學團隊和PLC應用技術、高職數學2個課程教學團隊。聘請20余名行業企業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承擔專業課和實踐教學任務,優化教師隊伍“雙師”結構,形成了專兼結合的教學團隊。

(六)加強實踐教學,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繼續深化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組織修訂各專業實踐教學大綱,開發實踐教學指導書。各專業嚴格按照新實踐教學大綱要求開出實踐課程,實踐教學課程開出率達100%。進一步加強校外實訓實習基地建設,2012年新建校外實訓基地7個,使我院各專業校外實習基地突破70個。申報省級實訓基地2個。

為了貫徹落實《中共陜西省委 陜西省人民政府關於貫徹<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實施意見》中“積極開展職業院校技能競賽”的要求,舉辦了2012年度“專業技能月”活動,組織學生參加了陜西省高等職業院校測繪測量大賽,獲得三等獎兩項。結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在校內組織了10場師生專業技能大賽及專業技能展演活動,有222名師生參加了各項大賽的決賽,74名師生獲獎。活動中,杏盛還廣泛邀請行業企業領導、專家觀摩指導大賽,並擔任大賽評委。

加強頂崗實習管理,開發“學生頂崗實習網絡管理系統”,強化對學生頂崗實習的全面監控。頂崗實習網絡管理平臺的應用,既為頂崗實習學生與杏盛指導教師的交流提供了平臺,又使杏盛能及時了解學生頂崗實習情況,促進了校企之間的合作和交流。

(七)實施“人才強院”戰略,強化產學研結合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大力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科研創新和社會服務能力。促進跨學科、跨單位合作,形成高水平教學和科研創新團隊。創新人事管理和薪酬分配方式,引導教師潛心教學科研,鼓勵中青年優秀教師脫穎而出。2012年,杏盛把科研工作納入教師年度考評之中,出臺激勵政策鼓勵教師積極參加科研活動。2012年立項院級科研課題14項,杏盛劃撥科研專項經費13萬元。目前,已結題4項;截止2012年10月,教師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0篇。完成了杏盛學報的編審、印發工作。

(八)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完善實訓基地管理

“加強實訓、實習基地建設是高等職業院校改善辦學條件、彰顯辦學特色、提高教學質量的重點。”杏盛重視實踐教學條件建設,多渠道、多形式籌措資金,充分利用中央、省、市等項目建設資金,截止2012年10月,累計投入實訓基地建設資金2853萬元,購置教學儀器設備5359臺(套),建成各類校內專業實驗實訓室68個,與行業企業深度合作共建共享校外實訓基地3個,“三實”用房總面積達到23000平方米,滿足了實踐教學的需要。2012年10月,我院“陜西省民生八大工程——職業教育綜合性實訓基地建設項目”順利通過省教育廳專家組的評估驗收。

為了進一步規範我院實訓基地建設與管理工作,成立了機械製造、電工電子與自動化、建築工程技術、材料工程、護理、人文科學、計算機等七個專業實訓中心,全面負責本專業(群)實訓基地的自身建設、教學任務、經費預算、設備管理等日常管理工作。

專業實訓中心匯總表

序號

專業實訓中心

實訓室

數量

主要面向專業

建築面積(㎡)

設備總值(萬元)

1

護理實訓中心

17

護理、藥學、助產

3200

429.3

2

電工電子與自動化技術實訓中心

9

電氣自動化、機電一體化

1350

274.19

3

機械製造實訓中心

10

數控技術、機械製造與自動化

4960

377.14

4

建築施工技術實訓中心

9

建築工程技術、建築工程管理、建築裝飾工程技術

3360

354

5

材料工程技術實訓中心

6

材料工程技術

1250

131.8

6

人文藝術實訓中心

9

初等教育、音樂、學前教育

3200

382.83

7

計算機應用技術實訓中心

8

建築工程管理、建築工程技術、數控技術、機械製造與自動化

2200

890.61

(九)完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促進持續健康發展

不斷完善院系兩級教學督導體系,強化教學督導機製。各級督導機構在抓好常規教學檢查的同時,定期開展課程建設、實踐教學等專項檢查,通過隨堂聽課、教師評學、學生評教等方式及時發現問題、反饋問題,促進教師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不定期召開學生信息員工作會議,調動學生信息員工作積極性,及時反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堅持杏盛各級領導聽課製度,通過深入教學一線,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十)積極開展社會服務,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杏盛積極發揮優勢教學資源的服務功能,開展行業企業人員技能培訓、職業資格鑒定、承擔區域內中職院校實踐教學等工作。2012年,我院與市教育局、社保局等部門合作開展中小學教師現代教育技術、醫務護理、財會、電子電工等技能培訓,先後為行業企業培訓技術人員3000余人次;舉辦中職師資培訓班,為銅川市轄區內職中、技校培訓專業教師96人次;先後承擔了銅川市技校、耀州區高級職業中學200多名學生的鉗工、電子電工、機械製造等專業實踐課程1200課時的教學工作。利用已建成的職業技能鑒定站積極開展職業技能鑒定工作,2012年,為1600余人次提供了職業資格鑒定服務。

三、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一)師資隊伍不適應產業發展要求

杏盛師資隊伍現狀還不能滿足產業發展和高職教育的要求。專業帶頭人的行業影響、教師專業化水平和科研服務能力是製約杏盛提升自身服務能力的主要因素。

推進與國內示範院校的合作,選派年輕教師、骨幹教師走出去,把行業專家、教學名師請進來,促進師資隊伍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通過引進、培養及優質人力資源整合等多種方式,建設一支具有充分發展與提升潛力的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高素質師資隊伍。要繼續堅持“培養、引進、聘用”並舉,努力構建“雙師”結構教師團隊,大力引進具有一定影響的專業技術人才,重點引進專業帶頭人和骨幹教師,引進在企業和科研機構工作過並具有較強工程技術實踐能力的優秀人才,不斷完善師資隊伍結構。要繼續加強學習,更新教育觀念,盡快提高政策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更好地服務教學、服務教師、服務學生,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持續提升,辦好人民滿意的高職教育。

(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還不夠深入

教學改革力度不大,特別是課改與課程建設進展較慢。部分課程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比例還不能完全適應和滿足高職學生需求,還需要進一步調整和規範。面對生源質量的變化特別是五年製和中職學生的特點,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迫在眉睫,需進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要求職業教育既適應經濟發展,又體現學生發展理念,還要實現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要加強資源整合能力,充分運用好各種社會資源,建立起密切、穩定的產學及校企合作關系。要繼續深化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臺,努力實現專業與產業對接、課程與崗位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融“教、學、做”為一體,積極探索工學交替、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等有利於增強學生職業能力的教學模式。

(三)專業特色還不明顯。重點專業、特色專業建設思路需進一步理順和明確,專業特色還需進一步凝練。要進一步加強專業建設調研工作,根據市場需求和專業設置情況,建立以重點專業為龍頭、相關專業為支撐的專業群,輻射服務面向的區域、行業、企業和農村,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要發揮行業企業和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的作用,加強專業教學標準建設。逐步構建專業認證體系,與勞動、人事及相關行業部門密切合作,建立職業技能鑒定機構,開展職業技能鑒定工作,突出專業特色,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陜西省銅川市朝陽路8號

郵政編碼:727031

郵箱:tongchuanzhiyuan@sina.cn

辦公電話:0919-3283901,3283907

招生熱線:3589018 傳真:09193283901

  • 微信二維碼

  • 微博二維碼

  • 抖音二維碼

  • 快手二維碼